怎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?
不知道身为乡村教师的你,会不会经常有类似的感慨:
其实这些感叹,指向的都是同一个问题: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。
因为缺少好的思维方法,总抓不住问题关键,即便比他人付出更多努力,也收效甚微;遇到复杂问题,不知道从何着手分析,更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;在发言、写作这些需要输出观点的场合,也自然无从应对,没法快速组织思路和语言。
这种思维能力的缺失,让你的学生难以应付学业,在竞争激烈的应试教育体系中败下阵来;当他们进入社会,也很可能因为思维能力的短板,面对复杂问题手足无措。
然而,他们身上缺乏的这种能力,却是在这个变化万千的时代立足的根本。
无论你的学生是一路苦读考上大学,还是早早进入社会打拼,他们都需要明辨真伪是非的能力,能够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的社会知道自己到底该信什么,不会被忽悠、被洗脑、被煽动;他们要有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,知道自己面对一系列人生选择时到底应该如何明智决策,不会盲目从众、冲动行事。
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,正是当前各个城市学校、家庭想方设法强化的东西。在城市“素质教育”的市场上,你会看到“网络素养”“创意写作”“公共演讲”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课程,旨在培养孩子们获取信息、输出观点的能力,让他们成为更有主见、更有领导力的年轻一代。
遗憾的是,农村的孩子哪会有这样的资源和机会?
培养出“精神独立、思想自由”的学生,毫无疑问是一个老师最有成就感的事。当你也有意识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,到底应该怎么做?
怎样才能更好解决教学管理、职业发展中的难题?
出了课堂,不知道你是不是也会时时感到无奈:
当你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,你通常会怎么处理?
兵来将挡水来土掩?有任务完成任务,有问题解决问题,凭借直觉判断和经验搞定?但有时候你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,做完到底有没有达到预期;有时候一个学生的问题解决了,另一个学生的问题又冒出来了……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任务和繁琐的学生事务中消磨了大量精力。即使很想能更好的教育学生,但因为环境的限制、思维的限制,有心无力,改变艰难。
怎样才能更有效的做好教学管理、实现更高效的沟通、摆脱深刻的职业倦怠感?
让自己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
才能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下一代
回应上面两个大问题的一个解药,就是提升你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。
批判性思维,是21世纪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,是一个人进行思考、决策、行动的底层能力。它确保我们不盲从、不盲信,能够独立找到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。
当你习惯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教学管理、职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,你会想的更深更广,有效抓住问题关键,事半功倍:
当你深刻理解了这种思维方式,才有可能将它融会贯通在日常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:
那到底怎样掌握提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呢?
跟着C计划,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
在一土教育、丰盛基金会的支持下,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C计划,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研发了一套线上课程。
如果你是来自农村地区(贫困县、乡镇及以下)的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教师,不管你人在哪里,不管你是刚成为老师的新人还是教学经验丰厚的前辈,不管你正身处迷茫期还是事业上升期,只要你有微信、有手机信号,你都可以加入我们的线上教师思维训练营。构建清晰的思维体系,升级自己的思维水平,教学、工作、生活全方面得到质的提升。
当国际学校聘请外教、当顶尖名校寻找顾问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时候,你可以骄傲的说:我在学批判性思维,我的学生也在学批判性思维。
让批判性思维的种子不止生于沃土,也能在全国播下、开花。
团队介绍
C计划的团队成员均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、巴黎政治学院、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顶级名校。团队的每个人既接受过国内外最顶尖的最系统的学术训练,也一次次深入到教学一线,和老师、校长同吃同住,透过现象了解本质问题,继而提出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。
过去两年的时间里,C计划花费了超过5000小时打磨课程,开展20多轮的授课-反馈-修正,学员超过30000人,积累大量实战经验,因专业严谨且实用广受好评。同时,我们始终不忘教育理想,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、戈友基金会、美丽中国、蒲公英乡村图书馆、为中国而教、北京西城区教研院、深圳福田区教育局等机构合作,开发针对一线教师和校长的系列课程和工作坊。当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师渐渐有了改变,学生亦因此受益,我们坚定了培养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初心。
这次,经过历史积淀和三个月的专注研发,C计划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们准备了为期21天的线上课程。课程分为四部分:批判性思维入门,教学设计、教学管理和教师职业发展的探讨,为一线教师群体量身定制。
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、没有浮华激进的内容设计,这套课程是凭着对知识的敬畏、严肃的态度和教育的理想研磨而来。我们希望给到你的不是快餐式的课程,不是收藏购买一下就好的储备,而是耐得住反复听的精品。
团队将在21天里陪伴所有老师一起成长,答疑解惑,共同进步。
讲师团队
蓝方
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和法国巴黎政治学院。曾任《财经》杂志、财新传媒公共政策资深记者。
郭兆凡
毕业于清华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。曾任职高盛集团,后从事地震重建工作和教育创新研究。
叶明欣
毕业于北京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。曾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和政策倡导工作多年。
课程顾问
徐莉
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教师;2015搜狐教育年度变革力教师;2016年第二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;首届楚天卓越教师;儿童课程规划设计师
助研&助教团队
刘艺、陈昶羽、林心怡、章怡婷、Kelly Xu、牧心
自在花猫、茜娃子、郑明、剪影
扫码报名: